查看原文
其他

2018年,28位艺术家在“M的房间”

米诺Mino Mstudio 2020-09-02

                 M'room Art  project                   


时间真是仓促的。

又一年过去了。


2018年"M的房间“非盈利艺术项目,共有28位艺术家参与,13位艺术家个人项目,2个特邀策展人项目,1个艺术家小组项目,1个项目展览。


1月6日孟阳阳个人项目《Sharing the world Sharing my world》    

1月21日薛雷个人项目《M的纬度》

3月22日谭英杰+沈至诚项目《速度速度加快》 

4月10日 赵煦个人项目《说吧,房间》

4月21日胡晰淼个人项目《让我安静的坐在湖底》  

5月12日袁玮个人项目《爱人展览》

5月27日郭亚冠个人项目《寻找大熊星座》 

6月23日策展人海杰项目《失败之书》  

艺术家:卜云军、杨欣嘉、姚清妹、张巍、张晓、宗宁

7月8日吴超+夏维伦项目《意识共生》     

7月20日“17+小组”项目  艺术家+音乐人:周凤岭、徐小国、李言增

8月26日策展人丁晓洁项目《拿破仑》 艺术家:能尖日、象牙塔     

9月9日丘山个人项目《二手丧钟》

9月23日轱辘个人项目《死无对证的夏天》  

10月26日孔巍蒙个人项目《界限的边缘》

11月16日蔡锦个人项目《琥珀》 艺术家:蔡锦、袁松、寿盛楠

12月21日陈亮个人项目《迷雾》


蔡锦个人项目《琥珀》中说到:”M的房间“在每次项目中都充当着一个类似于琥珀的角色,将参与者的想法“凝固”在其中。


我非常喜欢这句话。在梳理一年的工作中,总要感慨这一年项目的发展得到了这么多艺术家的积极参与,在”M的房间“产生了这么多艺术创作。然而,我们不是为了获得存在感而做出艺术行动的,总是期待它能带来更多的价值体现。


2019,”M的房间“艺术项目继续进行。


米诺Mino

2018.12.30


2018.1.6-2018.1.13  


孟阳阳:一瞬间的注意力以手机摄影来纪录已是普遍,除了视频信息,文学信息,还包括严肃的智能和美学经验。这样的信息我们是该严肃的审视阅读还是只是做游戏心态的消费?


如何处理大量随手抓取的信息已经是个令人困扰的问题。浮光掠影存在怎样的价值和意义?我作为发现者和制造者尝试将这些生活中的碎片分析,捆绑,组装,让物质之间产生交流和冥想,试图映射我们生存社会的各种力量和不可知因素。 


同时文本的意义也并不仅仅存在于它们本身,而是融于观众主动的创造和诠释,如同虚拟写作去建构意义,建构他们的身份,他们的情绪。


孟阳阳个人项目:Sharing the world Sharing my world

在孟阳阳以图像构成的小型电影片断剧场里,总是出现通道


2018.1.21-2018.2.11 


薛雷:个人维度Personal Space ,社会交互维度Interactive or SocialSpace,公共维度Public Space …… 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思维基础。


当米诺邀请我进入MStudio 时,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可以从米诺的精神和私人空间,双重层面,来探索个人维度边界的实验机会。依据这个私人居住空间,实地策划了空间作品。


薛雷个人项目:M的维度

薛雷:从时间轴和空间维度进行即兴创作的作品,来看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思维


2018.3.20


谭英杰+沈至诚:“速度速度加快 速度速度加快 ”这段话是来自庞麦郎的《摩的大飙客》里的歌词,这句话语速非常快,当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会仿佛体验了一把很快的速度一样,这种通感的体验非常有意思。我们在这次的项目中将这种通感的状态置换到生活的空间中来,将生活化的寻常物件(沙发、梯子、餐桌、跑步机、等)赋予另一种状态用意想的方式进行联系,穿插着影像、照片、杂技、音乐、特效。试图在这平常的客厅中环游世界。


谭英杰+沈至诚个人项目|速度速度加快!速度速度加快!

M的房间|谭英杰和沈至诚带来的一次通感体验


2018.4.10


赵煦:“私人的虚构”反义词即“公共的真实”。我之前的创作更多是以纪录片或者说电影为载体,在制作纪录片的过程中我逐渐对诸如“真实”,“共识”之类的一些看似政治正确的概念产生了怀疑。出于这种怀疑,我开始对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的内省产生了兴趣。


赵煦个人项目:说吧,房间

现场|赵煦处于真实与虚构的模糊地带


2018.4.21-2018.5.05


胡晰淼:这个项目创作的初衷是由于受到超现实主义的影响,而探索个人化的潜意识心理,追求意念自由,重新看待现实,完成自我在精神领域的对话。

 

项目的影像作品中出现了很多象征性道具,例如水,藤,莲花等,女演员们也可以说是作品中的一个材料,或者可移动物体,整个故事发生在空旷的自然空间和阴暗的私密空间,这种强烈对比呼应人物分裂的精神世界。运用唯美的画面,剪接偶尔的闪回,断续,不连贯和跳跃来暗示人物隐晦的心理活动,描写虚幻和诗意。


胡晰淼个人项目|让我安静的坐在湖底

胡晰淼:我是最温柔的目光


2018.5.12-2018.5.25


袁玮:爱人展览Oneness In Two

 

宙斯主宰奥林匹斯山后,决定造人。传说之前世上有三类人:男人、女人、和男人女人的混合人种。


男人即太阳之子;

女人来自陆地;

第三类人是月亮的孩子。


当时的人类长着四只胳膊、四条腿、两张脸和两套生殖系统。他们力大无穷,深深的威胁了神衹,就如同被众神打败的泰坦族巨兽。


袁玮个人项目|爱人展览 Oneness In Two

袁玮:今晚,请讲一个爱情故事给我听


2018.5.27-2018.6.10


郭亚冠:古希腊神话里,为了阻止阿克塔斯杀他的变成大熊的母亲,宙斯把他变成了小熊,母子相认,之后又把他们变成了天空中的大熊星座和小熊星座。


把不同的物体通过表象的处理统一到一个属性里,它们自身会不会有一种新的交流方式。


郭亚冠个人项目|寻找大熊星座Searching for the Great Bear

郭亚冠:如果世界只剩下一个颜色,我们如何继续前行?


2018.6.23-2018.7.05


海杰:本质上,作品里的失败者是被排除在历史之外,或者作为历史的暗部,被封存或挤压,甚至被时间稀释,直至消失,成为幽灵。因此,失败的书写应当被唤醒,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命名一件作品的清晰来路,以及作品的史前史。


这一再揭开了成功作品(在体面的开幕酒会上被反复观摩和估价的)之外的那部分,它们没抵达创作程序里的最后出口,而是疲惫,拒绝强迫执行,对于赋权的无视,是徘徊的大多数。


艺术家:卜云军、杨欣嘉、姚清妹、张巍、张晓、宗宁


策展人项目|失败之书Traces of Abandonment

无产者的“失败之书”,切片或时间的停顿


2018.7.08-2018.7.18


吴超+夏维伦:这是一个跨学科的艺术项目,涉及医学、心理学、佛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艺术家吴超和夏维伦根据这几年的艺术实践,一直尝试如何使用艺术手段跨越知识和实践的障碍,进行跨学科合作。并积极号召更多艺术家参与到在北京一系列的“意识共生”的项目中来,通过大家不断地学习和思考,结合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来完善和丰富“意识共生”的课题。


吴超+夏维伦 个人项目 | 意识共生

《意识共生》现场|不“做”艺术?


2018.7.20


周凤岭+徐小国+李言增:说起神秘的17+,还要从XY Pattern说起, 它是由艺术家徐小国与实验音乐人李言增于2015年共同创建的声音艺术小组,其创作涉及声音、影像、装置等艺术形式。意在提供一种融合化的工作方式,在感知与体验的双重层面中传达其艺术诉求,主要运用电子原声乐器及影像、装置交织实现场域化的艺术实践。

 

周凤岭在众所周知的标签式的“INDIE ROCK”之外,一直在探索实验性的氛围电子乐,他的个人聆听趣味,也迈向了欧陆前卫电气之声与当代先锋摇滚乐,他也经常与徐小国李言增一起交流音乐,在实践中,大家一同生发出在声音实验领域探索的愿望,藉此,周凤岭+XY Pattern,构成了如今的组合17+。


7月20日晚8点半,"17+"小组在M的房间开演!

"17+"之声:高级的即兴是奢侈的


2018.8.26-2018.9.07


丁晓洁:与商业漫画相比,独立漫画一直是个松散的群体,这一群体中年龄最大的成员出生于社会开放初期,他们大多赶上了独生子女潮,有着共同的特点:自我、爱幻想、去英雄主义、喜欢隔绝的都市生活,丰富的日本、欧美漫画资源……作为成年人的他们常常迷恋童年,同时又会“透过童年世界反观社会规则。”生长于社会转型期,他们看似逃避着现实世界,内心和行为又时刻在“新与旧”“现代与传统”“西方与东方”“自我与集体”“物欲与精神”这些二元对立的价值观之间切换、徘徊。


艺术家:能尖日、象牙塔


策展人项目|拿破仑 Napolitain

《拿破仑》:如何讲一个有形状的故事?


2018.9.09-2018.9.11


丘山:本次项目,丘山带来的绘画作品其风格复杂且灵活多变,从这批作品看,艺术家正经历一次绘画语言的更新与尝试,其中涉及到对抽象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构成主义、极简主义等的探索,也可以看到神秘主义哲学对这批近作的影响。“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的一套创作方法,如今我选择一种随机性的方式开始我的绘画,一方面它让我产生持续不断的惊奇,主题作为借口逐渐演化成对自身的研究,同时也是一种与偶然共处或对抗的过程。绘画对我而言是思考的一种方式,与哲学相异的是,它关心的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如何理解这个世界,它的普遍性通过非理性、非逻辑的渠道来获得,它是直觉的视觉化。


丘山个人项目|二手丧钟SECONE-HAND KNELL

《二手丧钟》x大卫现场|超时空绑架,引爆想象力狂欢


2018.9.23


轱辘:


“你听说摄影师轱辘已经去世,

可无法判断真假。

你听说轱辘有一个非常私密的展览,

可能是他生前最后一展,

也可能是去世后的纪念展。

你决定去看一看,哪怕出于八卦的目的,

弄清他是怎么死的也好。

当然,表面上要以热爱艺术的名义。”


轱辘个人项目|死无对证的夏天

轱辘死了?轱辘没死?



2018.10.26-2018.11.04


孔巍蒙:前一段时间看了一篇文章,探讨的是如果人被分子、离子、原子不停的分裂下去实际就是一股能量,而作为社会人、边缘人、大脑生病的人也就都是一束能量。


今年7月,我进入了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一群不能自由活动的人,在他们生活的区域里,在长长的走廊墙壁上,呈现出惊人的图案和文字:常年累月斑驳深刻的痕迹、充满情绪经历和味道的污渍、只有在侧面利用走廊尽头窗外阳光的照射才能看到的密密麻麻的书写……让我看到了人最初的能量之光。这些使人可以成为英雄、天才、创造者、幻想者、平庸的人、丑恶的人的能量让我思考那条划分界限的边缘线到底应该划在那里。


孔巍蒙个人项目|界限的边缘

孔巍蒙:鸟,落在电网上/它张开翅膀/飞走还是落地?


2018.11.16-2018.11.30


蔡锦+袁松+寿盛楠:在中国的传说里,琥珀是虎死后精魄入地之化石,或认为琥珀是老虎流下的眼泪。就地质学而言,琥珀是松柏科植物分泌的树脂,经地质作用后石化形成的有机混合物。前者偏向朦胧期的博物臆想,悲壮而唯美,后者属于现代科学理性的分类学考究,有理有据。但不论谁家之言,是时间成就了琥珀这一块记忆的凝结物,在滴落之初记忆便与它幻化共生,它被深埋地下,受着静谧的照拂,隐隐散发着光和气息。


M的房间在每次项目中都充当着一个类似于琥珀的角色,将参与者的想法“凝固”在其中。


蔡锦个人项目|《琥珀》

蔡锦个人项目《琥珀》|时间、记忆与痕迹的交汇


2018.12.21-2018.12.30


陈亮:从2016年开始,我本是规定自己每天画一张水彩,到了2017年,我开始边画边写点文字,后半段,我有点画烦了,玩起了打印,间或写了点“二手诗”,2018年,我琢磨着还是拍照吧,每天带着相机跑就行了,不用被钉死在书桌上。直到定下了这个项目,我还迟迟确定不了展览的标题,并且每天都在改变作品和布展的方案,我有点像在时间的走向里迷失了。那不如就叫迷雾吧,无非一些画和文字,宝丽来以及叠打的图像,汇聚着日常的虚无。。。

2018.10.13-2018.11.23


米诺:艺术生态无疑是重要的,它更像一种探索和实验精神的汇聚,从而形成一种驱动力。

 

这是一个因“M的房间”非盈利艺术项目而发起的综合展览,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项目文献,另一部分是参与项目的部分艺术家和更多业内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呈现。

 

如果说每一位参与“M的房间”艺术项目的艺术家,都是当代艺术创作的“在场者”,使之逐渐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艺术发生地,一个孵化器,已然成为当代艺术生态的一部分。那么,展览中四十余位艺术家的作品,分别代表着他们各自不同的创作理念,以及不同视角的对于世界的观察和自我表达。通过这样一个综合展览来呈现当下艺术生态中的优秀作品,从中同样可以窥见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的一些脉络。

 

 “青苔”是一种幻相,艺术却像光合作用。


长满青苔的房间|“M的房间”艺术项目展览Ⅱ

长满青苔的房间|在幽暗中不断穿行,生生不息


特别致谢:今格艺术中心






扫码观看直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